濾池基本組成及其功能:
(1)濾料層:一般以石英砂作濾料。粒徑為0.5-1.2mm,層厚一般為0.6-0.8m。粒徑自上而下有小至大分布。作用:截留細小的污染物。
(2)承托層:一般為鵝卵石層。粒徑為2.0-32mm,層厚一般為0.4-0.5m。粒徑自上而下有小至大分布。作用:支撐濾料、均勻集水和布(配)水。
(3)配水系統:一般均勻集水和配水。
(4)洗砂排水槽:過濾過程中起均勻配(布)水作用,沖洗過程中起集水作用。
(5)反沖洗系統:將過濾過程中截留在濾料層中的污物以一定的方式清洗干凈,恢復濾池的工作能力。進、出水閘閥及管道系統。
(6)原水管閥、清水管閥、反沖洗水管閥、反沖洗排水管閥、集水和配水管等。
快濾池的構造:
常為鋼筋混凝土池子,包括進、出水渠、洗砂排水槽、濾料層、承托層、配水系統等幾個部分;管廊內主要是渾水進水、清水出水、初濾水、沖洗來水、沖洗排水等幾種管道及相應的控制閥門。
快濾池的工作過程包括過濾與反沖洗兩個過程:

1)過濾:過濾時,開啟進水支管2與清水支管3的閥門,關閉沖洗水支管4與排水管5的閥門。渾水就經進水總管1、支管2從渾水渠6進入濾池。經過濾料層7、承托層8后,由配水系統的配水支管9匯集起來經配水系統干渠10、清水支管、清水總管12流往清水池。渾水流經濾料層時,水中雜質即被截留。隨著濾層中雜質截留量的逐漸增加,濾料層中的水頭損失也相應增加。一般當水頭損失增至一定程度以致濾池產水量減少,或由于濾池出水水質不符合要求時,濾池便須停止過濾進行沖洗。
2)反沖洗:沖洗時,關閉進水支管2與清水支管3的閥門,開啟排水管5與沖洗水支管4的閥門。沖洗水即由沖洗水總管11、支管4經配水系統的干管、支管及支管上的許多孔眼流出,由下而上穿過承托層及濾料層,均勻地分布于整個濾池平面上。濾料層在由下向上均勻分布的水流中處于懸浮狀態,濾料得到清洗。沖洗廢水流入洗砂排水槽13,再經渾水渠6、排水管和廢水渠14進入下水道。沖洗一直進行到濾料基本干凈為止。沖洗結束后,過濾從新開始。從過濾開始到沖洗結束的一段時間稱為快濾池工作周期,從過濾開始至過濾結束稱為過濾周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