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口井的構造及濾料填充技術指導
1、井筒:對不適宜的含水層有很好的阻隔作用。
2、井口:井筒地表以上部分稱為井口。井口應高出地面0.5m以上,周圍應封閉良好,并有寬度不小于1.5m的散水坡,以防止地表面污水的侵入。井口上應設置井蓋,以起保護作用,井蓋上設有人孔、通氣管,以便維護和通風。
3、進水部分:包括井壁進水孔和井底反濾層。

井壁進水孔:有水平孔和斜孔兩種。
斜孔形式:多為圓形,傾斜度<450,孔徑100~200mm,孔外側設格網。
斜孔優點:濾料穩定,易于裝填、更換,是一種較好的進水孔形式。但是,水平孔施工較容易,采用較多。
水平孔尺寸:100~200mm直徑的圓孔或100x150~200x250mm矩形孔,交錯排列于井壁,孔隙率在15%左右。為保持含水層的滲透穩定性,孔內裝填一定級配的濾料,孔兩側設置不銹鋼絲網,防止濾料漏失。濾料分兩層填充,每層為半井壁厚度。兩層濾料粒徑比一般為2~4,外細里粗。與含水層相鄰一層濾料粒徑計算方法:
D=(7~8)di
D——與含水層相鄰一層濾料粒徑;
di——含水層計算粒徑;
細、粉砂:di=d40;
中砂, di=d30;
粗砂, di=d20;
d40、d30、d20分別表示含水層顆粒中粒徑小于d40、d30、d20的重量占總重量的40%、30%、20%。

井底反濾層:為3~4層,呈鍋底狀,濾料自下而上逐漸變粗,每層厚為200~300mm。含水層為細砂、粉砂時,層數和厚度應適當增加,刃腳處易涌沙,應加厚30%。井壁進水孔易堵塞,大多數大口井主要依靠井底進水。大口井采用井底進水時,應在井底鋪設反濾層,井底反濾層往往是大口井的主要進水面積,其好壞直接影響大口井的質量。
大口井選用的濾料本身要質地堅硬,不風化,不水解,泥土含量<0.1mm,顆粒含量≤3%,一般采用顆粒大小不同的石英砂、鵝卵石、礫石等。反濾層必須按層次,按厚度要求做到層次分明,一次施工完成。任一層的顆粒都不允許穿過相鄰較粗一層的孔隙。同一層的顆粒也不能產生相對移動。濾料分兩層填充,每層為半井壁厚度。兩層濾料粒徑比一般為2~4,外細里粗。